“米老鼠”钻进武汉超市害人

注明25公斤的袋装大米,每袋却少了1.5至2公斤。6月下旬,武汉市质监局组成粮食定量包装检查小组,专项整治短斤少两的“米老鼠”。

前不久,武汉市的李先生到附近的超市买米,他挑了一袋标明“25KG±0.25KG”的袋装大米。然而,当李先生对大米进行复称时,发现少了1.5公斤。对此,这家超市的营运经理直言相告:他们对采购的多种袋装大米进行抽样称重后,每袋大米均少了1.5到2公斤。

当地常年经营大米的老板反映,近两年袋装大米的短斤少两已成为一条米行的“潜规则”。由于购买袋装米的消费者大都不需过秤,于是产销商便利用人们的疏忽心理,有意减少分量,以少充多的获取利润。尤其是大单购买的单位客户,买卖双方都在“吃”短斤少两的“好处”。

此前,武汉市质监局对袋装大米的短斤少两问题做过调查,结果表明在农贸市场和个体粮油经营户中较为普遍,袋装大米的短秤率达到10%到20%。去年,武汉市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也进行了专项整治,但现在“米老鼠”又钻进了商场超市。

商场超市销售的袋装大米出现“漏洞”的情况,立即引起武汉市质监局的重视,局计量处和武汉市度量衡管理所迅速制定了应对方案和措施,专门成立了粮食定量包装检查小组,分赴各商场超市,对粮食定量包装商品进行摸底调查。

根据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》和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》的要求,检查人员对商场超市销售的等定量包装商品进行了检查。通过对大米、面粉、食用植物油共15个批次的检查,定量包装的计量合格率为合格率为80%。

针对3个品种定量包装不合格的大米,武汉市质监部门向相关超市提出整改要求:对散装销售的大米不得用以袋装,对短斤少两的袋装大米严格按照实际重量销售。同时,超市要严把进货关和检验关,货物上柜之前必须先行复称,并保存相关记录。

经过专项整治,商场超市主动开展自查整改工作,寻找管理漏洞,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计量培训。他们纷纷表示,进一步建立健全商品管理制度和计量保证体系,严格执行商品管理流程,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。

目前,武汉市质监局着手与武汉市商务局进行协商,共同帮助大中型商场超市完善计量管理体系。同时,各区质监分局也对大中型商场超市销售的定量包装商品,加大了监管力度。

重庆安正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 渝ICP备202300905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