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计量到校准 | 您必须关心的两大问题
刚刚过去的520,当所有人都在表达爱的时候,只有一小撮“攻城狮”们还记得,这是自1999年开始的第21个世界计量日,为了纪念1875年5月20日,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的“米制公约”。
计量简单的定义是“测量的科学”。实用层面,计量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各种度量单位制定一致的标准,并将任何给定度量的可追溯性追溯到该特定单位的标准定义。这样可以确保在进行测量时,测量值与国际商定的单位(比如千克、纳秒、毫安等)定义一致。这些商定的单位,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国际标准单位制(SI)。
他说道,他的职业生涯从测试工程师开始,而最早就从事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的纳秒级测量。当时还是惠普公司,在实用铯束钟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。其中一些非常精确,被认证为时间测量的主要标准,还帮助实现了GPS和世界各地时间的同步。现在这些惠普时钟还陈列在英国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台里,你还能看见关于这些时钟如何促进天文台以及科学发展的故事。
图片来源: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
回过头来,正是有了这些国际标准单位制作为基础,我们所在的这个测试测量领域才变得有意义。我们的测试测量结果才能够在国际间得到肯定。
而我们的这些测试测量工具,不论是用于物理测量,温度测量,还是电子测量,确保其精确性(或从计量学角度说,确保其测量不确定度足够小)的基础,就是定期校准。
通过校准,被测仪器可以通过不间断的溯源链,逐级经过各级校准实验室,标准实验室,国家、国际计量机构,直至国际基本单位制(SI)。并且,超差的指标可以通过校准进行调整。
因此,也只有通过定期校准,才能够保证您所使用的仪器精度,您才有信心相信仪器的测量结果。
那么,问题来了。
到底什么样的校准才是合适的校准?
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校准服务提供商?
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,您必须了解校准的几个关键概念 —— 校准、测量不确定度、溯源、调整、认可、保护边带,等等。而这些关键概念 ,也定义了您如何选择合适的校准服务提供商。
点击文末扩展链接立即查看白皮书!